常见知识

“深蓝”有张“科技之‘网’”

时间: 2023-11-23 11:42:35 |   作者: 常见知识

  约在25年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就“派”出先行部队,他们带着科技深入深海网箱养殖领域。2000年以来,南海所组建的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多个重点项目,结出“全国首创”和“全球首创”的科研硕果。南海所渔业工程研究室副主任黄小华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他带领团队建立了深水网箱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研发出系列适应外海养殖的网箱系统工程技术,组织并且开展了深远海养殖设施与智能装备技术探讨研究,相关设施和技术已在广东、海南、广西和中国香港等地得以推广应用。

  “科研布局要在‘进口’处就要做文章”。黄小华表示,坚持需求、问题导向,这既是科研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一款深远海养殖装备,受到应用一线的认可,它才是一款有生命力的好产品。

  黄小华:我所在的研究室为南海所渔业工程研究室,研究室主要以设施渔业工程技术、装备与配套养殖技术为重点,开展相关基础、数字养殖装备和应用工程技术探讨研究。其中,我们团队是离岸网箱养殖装备与工程创新团队,当前主要是做深远海养殖工程技术探讨研究开发的相关工作。

  自上世纪末起,团队就进行深水网箱研究,成为国内首先启动深水网箱产业技术探讨研究的团队之一。2000年,团队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后相继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持了国家863计划深水网箱装备技术研究项目,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HDPE升降式深水网箱、HDPE浮式深水网箱、远程多路自动投饵系统装备,并推动这一系列的HDPE重力式深水网箱工程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十三五”期间,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制出全球首个单点系泊半潜桁架结构大型智能养殖网箱“德海1号”,入选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装备。截止目前,团队已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近些年,在国家“走向深蓝、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大背景下,团队始终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瞄准产业需求的核心,着力解决深远海养殖面临的技术难题,在设施安全性评估、智能投喂系统、高效起捕装备、水下洗网、鱼群智能监测等方面均已取较好的研究进展,研发出的深远海养殖工程有关技术,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有50余项,为促进我国深远海养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黄小华: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关键是在“出口”,如果不是可用的、好用的科研成果,是不被应用一线所接受的,也就没了生命力。因此,为越来越好的转化科研成果,科研布局在“进口”处就要做文章。比如在应用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首要考虑产业实际现状和技术需求,这样做出的科研成果,需求方会主动来寻求科研成果转化。其次,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应首先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在这方面,南海所也制订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办法。

  黄小华:团队做课题研究时,从始至终坚持以产业需求和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实际上,最大的困难是研发出更符合产业一线需求的可靠技术或装备产品。在开放海域的深远海养殖环境中,其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必定是很复杂的,研发技术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较多,产品的开发一般都需要多专业方面技术的融合。研发一个实用性好、可靠性高的深远海养殖装备产品需要经过不断地测试和技术优化,尤其是在智能化装备技术方面,开发周期比较长,时常面临某一个单项技术本团队人没办法解决的难题,走产学研联合研究的路线是我们攻克技术难关常用的课题研究路线。

  黄小华:一款好的深远海养殖装备需要综合具备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广东海域受台风影响大,深远海养殖影响更大,建造深远海养殖装备首要考虑的就是保证其在台风等高海况下的结构安全性。其次,经济性要好,对于经营者来说,这是决定装备投入成本能否快速收回的关键。实践证明,在相同的鱼类养殖产量前提下,单位水体建造成本低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具有更加好的经济产出优势。此外,还一定要考虑装备的实用性,要从养殖生产的实际的需求出发,便于日常操作、养殖管理、设施维护、船舶停靠等。

  黄小华: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我们将继续紧密贴合产业需求开展研究工作,走产学研发展路线,联合解决制约深远海养殖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有助于推动深远海养殖现代化进程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为促进海水养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打造“粤海粮仓”、建设广东渔业强省贡献力量。

  黄小华:深远海养殖通常设置在离岸较远的海域,水体交换畅通、水质优良,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就决定了深海网箱养殖的鱼类品质有了保障。此外,还可以从深远海养殖各环节考虑,比如通过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深远海适养品种、构建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和工艺体系、开发出满足鱼类各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饲料等,这些都有助于养出更高品质的鱼类产品。

  黄小华:深远海养殖的产业化,离不开体系化的技术支撑。就养殖过程而言,围绕养殖各要素一定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怎么来实现在恶劣海况下设施和鱼类的安全?二是如何在深远海海域实现养殖的高效管理?三是如何保障深远海养殖实现预期效益?要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需要在养殖品种、装备、技术、工艺和模式等方面形成综合有效的技术体系,体系化的技术支撑才可以更好的促进深远海养殖的高质量发展。

  黄小华:机遇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全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将其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抓手。深远海网箱养殖作为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打造“粤海粮仓”的战略需求,这些都为广东省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挑战方面,首先体现在深远海环境条件上,深远海区域海况复杂、受台风影响大,深远海养殖的安全性尚待提高,有较大挑战。其次,深远海网箱养殖涉及的优良品种、先进装备、营养饲料、鱼类加工等领域,还存在有待攻克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强化科学技术攻关的支撑作用。此外,深远海网箱养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要构建齐全完整,打通各环节的卡点、堵点。

  黄小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主要内涵就是“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概括为“增长稳定”、“发展均衡”和“创新驱动”。就深远海养殖领域来说,广东提出坚持以“疏近用远,生态优先”,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发展理念,就是对深远海养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思路的核心归纳与指导。发展的前提就是理清家底,根据各地区实际海域及产业基础,合理划定出用于深远海养殖的用海空间。